好啦~~別丟雞蛋了 就算你們都不看我還是會貼的= =(誰叫我再趕作業捏)
還丟~~番茄也不行= =
別 名:台灣藍寶石
化學成分:SiO2
特 性:隱晶質,比重因含水較石英低,為2.58~2.64,硬度7,有蠟
狀光澤。本省所產呈藍色係因含有銅0.01~0.02%所致,伴隨
微量之鈾0.002~0.035%,因此有放射性反應,亦有學者稱屬
矽孔雀石(Chrysocolla)。
產 狀:產於安山巖質集塊巖不規則裂罅充填物中,呈不規則的脈狀
分佈,主要由放射纖維狀或球粒狀之石髓所組成。常含少量
之綠泥石、蛋白石及自然銅等。
用 途:寶石(半寶石),戒子、耳環、胸針、項鍊等之飾物或觀賞
石。
產 地:台東縣東河都蘭山、馬太林山、成廣澳山、七里溪,花蓮縣
豐濱八里灣。
以上資料來自:http://gis.geo.ncu.edu.tw/mineral/m07.htm
名稱:菱錳礦 (Rhodochrosite)
硬度:3.5 ~ 4
比重:3.7
解理:完全菱面體
分類:碳酸鹽
晶系:三方/六方
斷口:參差狀
化學式:MnCO3
別名:紅紋石、阿根廷石
產地:美國科羅拉多(Sweet Home Mine, Alma, Colorado, USA)、秘魯
有時會形成菱面體、偏三角面體型、稜柱狀或者板狀晶體,不過比較常以球狀、結核狀或葡萄狀習性產出。典型的顏色是粉紅色至紅色,從透明到半透明,且具有玻璃至珍珠光澤。通常形成於熱液礦脈以及蝕變的錳礦脈中。
保存時需注意會溶於溫鹽酸中,並起泡騰作用。
Sweet Home (甜蜜家庭)礦場位於科羅拉多州的艾瑪(Alma)鎮,原本是一處自1880年代開始開採的銀礦,到1960年代銀礦的礦源接近枯竭時,此礦區出產的菱錳礦才開始為人注意。
1991年時該礦區被Sweet Home Rhodo, Inc 承包開採,隨後於1992年起陸續發現包括Alma King(世界最大的寶石級菱錳礦晶體)、Alma Queen等著名菱錳礦標本,加上此地出產許多顏色鮮豔且晶體大小足以供刻面的晶體,因此奠定其世界級菱錳礦產區的地位。
此處出產的菱錳礦標本主要與水晶、閃鋅礦、方鉛礦、螢石、黃銅礦、黝銅礦、鎢錳礦、黃鐵礦等共生,因此除了單純收藏菱錳礦之外其共生礦物也是很有趣的觀察對象。
綠幽靈 (Green-Phantom)
化學式:SiO2
摩式硬度:7
別稱:幻象水晶、綠水晶、異象水晶
產地:巴西、馬達加斯加島
介紹:
因晶體內涵綠色火山泥灰等,在通透的白水晶裡,浮現如雲霧、水草、海底景觀甚至如金字塔等天然異象而得名異象水晶。
而如金字塔般整齊的景象,是因為地質每次改變的關係!
拓帕石(Topaz)
別名:黃玉
成分:羥基矽酸氟鋁
硬度:8
比重:3.54
折射率:1.62-1.63
雙折射:0.010
晶體:斜方晶系,橫切面呈菱形
色系:黃色,藍色,粉紅色,綠色,無色
產地:產於諸如偉晶巖、花崗岩和火山熔岩中,也見於沖積礦床水蝕卵石中。產地有巴西、美國、斯里蘭卡、緬甸、前蘇聯、澳洲、塔斯馬尼亞、巴基斯坦、墨西哥、日本和非洲。巴西、巴基斯坦和俄羅斯為粉紅色黃玉的產地。
<圖一、黃玉原礦晶體>
呈各種不同的顏色。深金黃色黃玉(有時稱為雪利黃玉)和粉紅色黃玉最為貴重,藍色和綠色黃玉也頗受人們喜愛。天然粉紅色黃玉稀有,大部分是黃色黃玉經熱處理加工而成。許多無色黃色經輻射和熱處理後產生不同的藍色,有些用肉眼幾乎難以與海藍寶石區別。有些黃玉有淚狀孔洞,含氣泡或幾種不可混和的液體,此外還有其他內含物,如裂縫、紋理和胍紋等。稜晶黃玉有獨特的菱形橫截面和與其長度平行的條紋,解理完全。
雖然被譯名為黃玉,實際上黃玉(Topaz)是個具有多種顏色的寶石系統。
摩斯硬度表以黃玉的硬度定為八,基本上較其他大多數寶石的硬度為高,也使其常用在珠寶業上。
但黃玉在垂直C軸(長軸)方向上具有強解理,在這個方向上可能較易斷裂,鑲嵌或加工時須特別注意。
較早期時,出現在市場上的黃玉大多是黃色的,黃色黃玉與相對售價較便宜的黃水晶顏色相近,因此,也有黃水晶冒用黃玉的名稱出售。
黃色黃玉在市面中較少見。實際上商家寧可用顏色相近的黃水晶代替。
市面常見的黃玉其實是淺藍色黃玉,這種寶石,可以直接假定其經過熱處理。然而由於市場上對於藍色黃玉的需求大量增加,現今市面上的黃玉品種,反而常見藍色者。
<圖二、熱處理過的黃玉>
實際上天然的藍色黃玉較少見,但若將無色的黃玉以加熱或幅射處理,可使其變為藍色,外表非常清澈美觀。
這種經熱處理過後的藍色黃玉由於產量大,使其成為現今市面上,價格最便宜的寶石之一。
在外表上,藍色黃玉非常接近海藍寶(Aquamarine),加上其較低的價格,常被用為海藍寶的代用品.
有些稱為倫敦藍(London Blue),有些稱為瑞士藍(Swiss Blue),其實從成份上來說,兩者應該是相同的。
倫敦是霧都,其天空常帶點灰濛濛的感覺,因此倫敦藍就是指藍黃玉的藍色較暗,帶點灰.而相反的,瑞士的空氣清新,天氣晴朗明亮,瑞士藍就是指藍黃玉呈亮藍色。通常被稱為瑞士藍者,其價格要較倫敦藍高點。
粉紅色的黃玉極為少見,價格也極高,可用黃色黃玉加熱產生。
天然的綠色黃玉相當稀有,市場上出現的商品大多以被覆(Coating)的優化處理產生。帶粉紅色的黃玉 ,完全粉紅色的黃玉價格相當高,這顆只能算是微帶粉紅的黃色黃玉。
現今市面上的黃玉大多是呈藍色者,繼續稱其為黃玉可能會引起混淆,因此國內商家大多採用大陸的譯名,稱藍色黃玉為拓拔石。
相關資料來源可詳見:http://www.jewellery.net.tw/knowledge-net4.htm
http://www.gemstones.url.tw/Topaz/TopazGeneral.htm
鑽石,是經過琢磨的金剛石。
金剛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由碳原子以四價鍵鏈接,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
產地:南非慶伯利(Kimberly)、剛果、俄羅斯、澳洲、迦納、獅子山、薩伊、波札那、納米比亞、巴西、美國
硬度:10
成份:碳
比重:3.52
折射率:2.4
化學性質
在金剛石晶體中,碳原子按四面體成鍵方式互相連接,組成無限的三維骨架,是典型的原子晶體。每個碳原子都以SP3雜化軌道與另外4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構成正四面體。由於金剛石中的C-C鍵很強,所以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了共價鍵的形成,沒有自由電子,所以金剛石不僅硬度大,熔點極高,而且不導電。在工業上,金剛石主要用於製造鑽探用的探頭和磨削工具,形狀完整的還用於製造首飾等高檔裝飾品,其價格十分昂貴。
物理性質
金剛石的摩氏硬度為10;由於硬度最高,鑽石的切削和加工必須使用金剛石粉或雷射(比如532nm或者1064nm波長雷射)來進行。金剛石的密度為3.52g/cm3,折射率為2.417,色散率為0.044。
觀賞用途
金剛石由於折射率高,在燈光下顯得閃閃生輝,成為女士最愛的寶石,稱作鑽石。巨型的美鑽可以價值連城。而滲有深顏色的鑽石的價錢更高。當鑽石帶有藍、綠或粉紅色屬十分罕有,而顏色深而鮮豔則價錢很高;目前最昂貴的有色鑽石,要數帶有濃豔紅色的鑽石。
鑽石分為一型和二型兩種,這主要是根據它是否含有N元素:一型含;二型不含。而藍色的鑽石是二B型的,是半導體。
工業用途
由於金剛石的硬度極高,科學家會利用高溫高壓製成金剛石微粒,用於沙紙、鑽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來切削和刻畫其他物質。
釐定的標準
傳統釐定鑽石價值高低的標準是「4C」制度,即卡、色澤、淨度、和切割。
卡
卡,或譯卡拉、克拉(Carat),是鑽石的質量單位。一卡相等於200毫克,相傳早期鑽石商人稱量鑽石所用的砝碼為稻子豆樹(carob)果實,一粒這樣的果實大約就重200毫克。因為鑽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鑽石體積越大。越大的鑽石越稀有,每卡的價值亦越高。下表為2005年時的價格比較。
卡 | 每卡價值(美元) | 總值 |
---|---|---|
0.5 卡 | 3,000 | 1,500 |
1.0 卡 | 5,000 | 5,000 |
1.5 卡 | 7,000 | 10,500 |
2.0 卡 | 10,000 | 20,000 |
3.0 卡 | 15,000 | 45,000 |
5.0 卡 | 20,000 | 100,000 |
淨度(Clarity)以鑽石內的瑕疵多少決定。瑕疵可能是天然的雜質或裂痕。瑕疵的數量、位置、大小等都會影響評級。鑽石礦開採出來的金剛石中,只有20%可以成為寶石,其餘的因為瑕疵較多通常只能作工業用途。而20%的寶石級鑽石中,大部分都包含肉眼可見的瑕疵。在此級別以上的鑽石較為大眾喜愛。至於屬完美級別的鑽石更為罕有,被稱為「博物館級」鑽石。通常使用10倍放大鏡觀察鑽石內部及表面瑕疵的大小、數量、分佈及對鑽石光彩影響的程度,分出等級。一般通行的淨度分級如下:
- FL - 「Flawless」,完美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內外俱無瑕疵。
- IF - 「Internally flawless」,內部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表面有輕微花痕。
- VVS1, 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很難看見的瑕疵。VVS1 淨渡高於VVS2。
-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可看見瑕疵,但肉眼難以辨認。VS1淨渡高於VS2。
-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瑕疵,肉眼可能看見。
- I1, I2 and I3 - 「Imperfect」,有瑕疵,可以被肉眼看見。
色澤
鑽石的色澤會因為化學上的雜質而有所偏差。完全純正的鑽石應該是透明無色的。鑽石偏向不同的顏色會影響它的價值。絕大部分的鑽石都是因為帶有氮原子而偏黃。白鑽越偏黃,價值便越低。但是偏粉紅或藍的鑽石價格卻較高。顏色強烈偏向粉紅或藍的鑽石可能是價值連城。
一般的方法是把鑽石按偏黃的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把樣品與已知色級的比色石對比確定,以D級最高,Z 最低。
- 無色: D, E, F
- 接近無色: G, H, I, J
- 微黃: K, L, M
- 輕淺黃: N, O, P, Q, R
- 淺黃: S, T, U, V, W, X, Y, Z
切割指金剛石是如何從原先開採的石礦中切割成寶石。切割往往是最能影響鑽石的品量及價值的一個指標,但是它卻沒有單一的分級方法。
形狀
未經切割打磨的鑽石並沒有燿燦生輝的光芒。切割的功用是把鑽石割成可以盡量增加光線反射的形狀。1919年數學家Marcel Tolkowsky發明了一種切割方法,能令鑽石在上方看來最為生輝。這種切割方法被稱為圓多面型(Round Brilliant),亦即最為常見的圓形鑽石。這種鑽石一般標準是有五十七個面或五十八個面,三十三面在冠部,二十四個面或二十五個面(即在底尖處再磨一個面)在腰以下。不屬於這種切割的形狀稱為 Fancy Cut,包括有方形、梨形、心形等。
1977年日本人Shigetomi研發出八心八箭的車工方法到今天已有20多年,近年來在市場上八心八箭車工的鑽石已成為市場主流,從市場上消費者的反應和熱愛程度,八心八箭鑽石是鑽石中的極品,人們大部分公認八心八箭鑽石是一種車工優良的鑽石主要是它具有下列主要特性:
1. 極好的亮度.
2. 極好的火彩.
3. 極好的光學對稱性.
4. 極好的光學直徑.
5. 完美清晰得心型圖形.
(一)而市場上在標示理想式車工或超級理想式車工(Ideal cut)是最美麗的鑽石.最完美的鑽石.
它的美主要來自寶石反射光的」亮度」和光通過鑽石的折射形成的」火彩」
(一)或許人們對八心八箭的 成因感到好奇(為什麼會形成八心八箭?)主要是兩個車工條件:
1. 鑽石有極好的對稱性.
2. 圓形鑽石的車工其冠角和亭角達到一定的匹配.
(二)八心八箭圖像解析:
A. 分析箭的圖像: 每支箭是由箭頭和箭桿組成.如圖工所示亭部主面由幾個邊的菱形組成.分別有兩個表邊和兩個短邊菱形的長邊的映射像成箭桿,短邊映射像形成箭頭.
B. 分析心的圖像:
心的圖像是由兩個亭部主面兩個上腰小面和兩個下腰小面的映像組合而成. 完整得心形不僅對稱而且中間有一個V型間隙.
三)八心八箭圖像成 形剖析:
因此八心八箭鑽石形成的第一個重要因素是鑽石的冠角和亭角的匹配.
即使是對稱性十分良好的鑽石.形成八心八箭還需要冠角和亭角有的匹配.在4C標準中這二個鑽石的切工都 屬於」很好」
但右圖就找不到八箭圖,這進一步說明形成八心八箭圖形的要求與4C標準不完全相同即使在理想式切工的範圍內.鑽石的冠角和亭角比例不匹配還是形成不了心箭圖.
莫斯科州立大學根據對這種鑽石光路的計算,對照在相應冠角和亭角對鑽石八心八箭的觀察,得出結論: 出現八心八箭圖形時漏光是比較小,而漏光變大時八心八箭圖形也就消失了。
質素
切割得宜的鑽石,顯得亦比同級重量、顏色,但切割差的鑽石更為燿燦。判斷切割是否優良,要看鑽石的各種比例,各面是否對稱,各種角度等等。有時鑽石的切割角度相差數度,便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切割完的鑽石,往往只有原石的一半重量。為了在鑽石保留最多的重量,或者要避開原石上的雜質,有些鑽石切割時會犧牲完美的切割比例。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1%BD%E7%9F%B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