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礦石~~碧璽 綠松石 紫水晶

= =不知道貼什麼好 來介紹一下高價礦石吧~~ 誰叫我那麼愛錢捏^^
謎之聲:真像傳說中的巨型蜥蜴....
             嘿啊~像龍一樣,看到閃閃發光的東西就
             會眼睛一亮= =+
謎之聲:那你找幾顆玻璃彈珠放口袋裡就好了啊~~

~~~~~~~~~~~~~~~~~~~~~~~~~~~~~~~~~~~~~~~~~~~~~~~~~~~~~~~~~~~~~~~~~~~~~~~~~~

碧璽  Tourmaline
別稱:電氣石
成份:複合矽酸硼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
硬度:7.5
光學性質:折射率1.62-1.64,具雙折射0.018
比重:3.06

產地:俄羅斯,馬達加斯加,美國,巴西,緬甸,非洲,加拿大,墨西哥,澳洲,南非,坦尚尼亞,納米比亞,斯里蘭卡,台灣中央山脈東斜面










該名是從古僧伽羅(錫蘭)語Turmali一詞衍生而來的,意思為「混合寶石」。傳說碧璽的來歷是在西元1703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幾個小孩玩著荷蘭航海者帶回的石頭,並且發現這些石頭除了在陽光底下出現的奇異色彩外,更驚訝這些石頭有一種能吸引或排斥輕物體如灰塵或草屑的力量,因此,荷蘭人把他叫做吸灰石。一直到西元1768年,瑞典著名科學家林內斯發現了碧璽還具有壓電性和熱電性,這就是電氣石名稱的由來。一直到現在,碧璽還常在科學上被用於發光強度與壓力變化的測定,在二次大戰當初,是唯一可以判定核爆壓力的物質,現在,則被廣泛運用於光學產業。














而在中國碧璽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亞麼之名,中國載籍,未詳所自出。清會典圖云:妃嬪頂用碧亞麼。滇海虞衡志稱:碧霞璽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紀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稱碧亞,或作璧璽,然已無問其名之所由來者,惟為異域方言,則無疑耳。」而在之後的歷史文獻中也可找到稱為「砒硒」、「碧璽」、「碧霞希」、「碎邪金」等之稱呼。而我們現在稱呼的碧璽是我們珠寶行業慣用的名稱。傳說碧璽也是慈禧太后的最愛。據歷史記載,清朝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璽雕琢而成的蓮花,重量為36兩8錢(約5092g)以及西瓜碧璽做成的枕頭,當時的價值為75萬兩白銀。













另外在日本,某些日本機構研究由於碧璽具有熱電性(指在溫度變化下,將會在兩極產生電荷)及壓電性(對碧璽的C軸方向加壓,會在兩極的部位產生電荷),因此可以產生神奇的療效,提高自然治癒力,所以碧璽在日本也相當的受歡迎。
對寶石而言,碧璽是族群的名稱,但若以GIA(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n)的分類下,碧璽可分為:

紅色碧璽(Rubellite)

綠色碧璽(Verdelite)

蔚藍碧璽(Indicolite)

黑碧璽(Schorl)

紫碧璽(Siberite)

無色碧璽(Achroite)

雙色碧璽(Bi-Colored)

西瓜碧璽(Watermelon)

貓眼碧璽(Cat's eye)

鈉鎂碧璽(Dravite)

亞歷山大變色碧璽(Color-change)

鈣鋰碧璽(Liddicoatite)

含鉻碧璽(Chrome)

帕拉依巴碧璽(Paraiba)
等十四種。
而具有寶石級價值的碧璽幾乎都產自偉晶花崗岩,碧璽的產地分佈很廣,但現在市面上的碧璽大多來自巴西,其他還有坦桑尼亞、肯亞、馬達加斯加、莫三鼻克、納米比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義大利、美國加州與緬甸,甚至中國大陸的新疆與雲南也有。
據說碧璽晶體的顏色多達15種複色之多,顏色以無色、玫瑰紅色、粉紅色、紅色、藍色、綠色、黃色、褐色和黑色為主。其中更以通透光澤的蔚藍色、鮮玫瑰紅色及粉紅色加綠色的複色為上品。碧璽由於顏色鮮豔、多變而且透明度又高,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碧璽目前是僅次於鑽石、紅寶、藍寶、祖母綠的有色寶石之一。碧璽的品相跟其他水晶相同,都是以顏色光澤、透明度、內含物、缺陷與否及重量作為評價與選購的依據。但由於碧璽具有易脆性,所以在佩戴的時候應注意避免撞擊。
目前碧璽中以帕拉依巴碧璽價位最高,此特殊霓紅藍綠色調寶石首度在1989年於巴西Paraiba州之小村落Sao Jose de Batalha發現,由於其挖掘不易,晶體不大,加上近年來礦權不清,糾紛不斷,價位一直居高不下,尤其在日本極受歡迎,高級碧璽零售價可達每克拉美金2萬元。最近在巴西距舊礦約40公里的北裡奧格蘭德之Parelhas發現新的帕拉依巴碧璽礦,因此在市場爭相搶購下,價格再次飆升。至於在台灣的碧璽市場仍以紅色和綠色(俗稱的西瓜碧璽)最為暢銷。其中奈及利亞出產的紅碧璽為市場上的熱賣貨品;而坦桑尼亞的含鉻綠碧璽,其鮮豔可比擬祖母綠,也頗受歡迎。


















黃色電氣石是較少見的品種.











綠電氣石上,可見平行的管脈狀內含物而形成的貓眼現象.














藍綠色的電氣石三方柱狀晶體

參考資料:http://www.gemstones.url.tw/Tourmaline/TourmalineGeneral.htm







綠松石 Turquoise 
成份:水化磷酸銅鋁
晶體結構:三斜晶系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61-1.65,具雙折射0.04
比重:2.80
產地:伊朗,西藏,墨西哥,美國,前蘇聯,智利,澳洲,巴基斯坦,英國,中國
綠松石又稱土耳其石, 一般為土狀或塊狀. 有結晶者相當的罕見且細小. 美國Virginia產的綠松石晶體為世界最好的, 目前此產地的含綠松石礦脈已經被挖光了. 在美國, 結晶綠松石來自Bishop礦區被稱為"Classic Material", 或是"古董標本",因為現在收得到的標本均為老收藏又流出的.





















土耳其玉是很古老的寶石,以其富麗的藍色,綠色,及其蛛網形圖案受喜愛。
綠松石常產在銅礦開採地附近,這是因銅離子為綠松石基本組成的關係。





















中國所產的土耳其石,其上的黑色蛛網成份為氧化鐵。



綠松石的組成為水合磷酸銅鋁,但是其中的鋁離子可能被鐵離子所取代,而使其本體產生不同顏色的色調。當綠松石內所含的鐵離子越多,則顏色越綠,反之,若無鐵離子,則呈富麗的天藍色。另外,綠松石有另一個特徵,便是其上常形成蛛網狀的圖案。
蛛網的顏色大多是黑色或紅棕色,但其實不論黑或紅棕色,兩者的成份皆是氧化鐵;當鐵的成份分散狀地侵入綠松石內,之後被氧化後,就形成不同顏色的蛛網狀圖樣。
天然綠松石上的蛛網狀,由於是自然產生,蛛網有粗有細,蛛網分佈的情形也有疏密不同,相當具有天然的美感。




中國大陸的綠松石,在近幾年有相當大的產量,由於較低的價格與漂亮的蛛網結構,也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品種。中國的綠松石從外表上很容易分辦出來,本體色通常是偏淡綠色,其上的蛛網通常是黑色者。
綠松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早在古埃及已被人所知,把它視為神秘之物。甘肅永靖出土有距今3800年前的綠松石珠子20枚。古有「荊州石」或「襄陽甸子」之稱綠松石為銅的氧化物隱晶質塊體。或結核體,深淺不同的藍、綠等顏色,常含有鐵線,硬度為5-6,蠟狀光澤。



優質綠松石湖北即有出產,其製品聞名中外。
總體說,市場上較受歡迎的綠松石顏色是天藍色含鐵離子少者,而若其上有蛛網狀,則就得看各人喜好的圖樣而定其價值了。
不過單就蛛網來看,蛛網與本體的分界越清晰越好,蛛網不要太粗,但也不要細到不清楚,蛛網的分佈稍微均勻點較好,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看不看得順眼。

 


紅棕色的蛛網也是氧化鐵,可以說這顆綠松石」生仙」了!









































資料來源:http://www.geocities.com/chinkuahshih/microphoto2.htm
http://www.gemstones.url.tw/Turquoise/TurquoiseGeneral.htm



紫水晶(Amethyst-Quartz)

 


成分:二氧化矽

硬度:7

比重:2.65

折射率:1.54-1.55

雙折射:0.009

產地:巴西、前蘇聯烏拉爾、加拿大、斯里蘭卡、印度、烏拉圭、馬達加斯加、美國、德國、澳洲、納米比亞和尚比亞。




















具二向色性,從不同角度觀賞,可顯示出藍或紅的紫色調,通常以混合式或階式做成刻面。有特別的內含物,看似虎紋、姆指紋或羽毛。有些經熱處理可變成黃色,製成黃水晶。







部分是紫水晶,部分是黃水晶的晶體稱為紫黃晶。
紫水晶是寶石級水晶中,最廣為人知,最重要的種類。




自然界中呈現紫色的礦物種類原本就不多,但紫水晶的產量算是蠻豐富的,加上其優美的紫紅色,使得紫水晶自古就被當作飾物使用。在國外,上等的紫水晶通常被切割成切面寶石(Facet Gem),國內則較喜好將其琢磨成凸面狀(Cabochon),展現其清澈的質感。但其實切面寶石在做工上較凸面狀切磨更費時,費工,價格也較高。











烏拉圭所產的紫水晶,紫色偏紅的顏色被認為是紫水晶中的極品。
另外,紫晶洞也是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礦產型式,晶洞外層是瑪瑙,而向內側生長出紫水晶,一般皆會在外側塗上厚厚一層瀝青以做保護之用。


資料來源:http://www.gemstones.url.tw/Quartz/QuartzGeneral.htm
                    http://www.jewellery.net.tw/knowledge-net4.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